栏目:网上股票配资平台  作者:网上配资股票  更新:2025-11-02  阅读:7

<{网上配资股票}>投资潮下明星百态尽显:有人欢喜有人愁,还有人被忽悠?

投资潮中窥明星百态:有人喜有人愁有人被忽悠

2007年02月04日 17:17

娱乐圈投资故事_明星理财赚钱之道_明星投资理财

投资潮中窥明星百态。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什么是现在所有人都关心的话题?别说是车子和房子啊,那已经过气了—现在股票和基金才是饭桌上、办公室里、夫妻间打开热烈讨论局面的“金钥匙”!

报纸上的经济观察员说,人均GDP的增长、手中财富的增加,正在造就一个“全民投资理财”的新时代。没错,连以前只知道宣传、拍戏的明星们也遭遇了“投资热潮”的洗礼。他们中有很成功的,也有在去年的大牛市里都能损失30%的……面对财富,明星们都变回了普通老百姓。

娱乐圈真心话,没几个明星赚到理财钱

钱这个东西是这个世界上最不会说谎的魔镜,面对它,无论是谁,都会来个“人性大暴露”,娱乐圈也是一样。

娱乐圈本是名利场,表面光鲜、背后残酷,争名夺利是艺人们的生存法则。但关起门来,明星也是普通人,和老百姓一样打着财生财的算盘。不过,秦海璐有句狠话:“娱乐圈的人是理财头脑最弱智,又最热衷于投资的一批”,“演艺和体育界的人是最不会理财的”———这个评价也是几个明星不约而同说出来自嘲的。哪怕是碰上了2006年这么个大牛市,居然还有“星星”能让手里的股票亏损70%,以致他对记者千叮咛万嘱咐:“千万别说我的名字啊,太丢人了!”那么明星们究竟是如何投资理财的?就在投资市场跌宕起伏的2007年1月,记者做了相关采访。

最热衷投资排行:开店、买房、开公司

明星们比较热衷的投资理财渠道不外乎以下几种:股票、期货、债券等高风险高回报投资,基本都是交给有经验的朋友操作,占财产份额不大。第二就是买房投资潮下明星百态尽显:有人欢喜有人愁,还有人被忽悠?,香港艺人开风气之先,内地财力雄厚的“保守派”明星步其后尘,很多到大陆发展的港台艺人也纷纷在北京或上海置业。

最普遍和活跃的方式还有开店,往往借助明星效应天下皆知、火爆一时,但是到今天仍然经营下来的凤毛麟角,比如吴奇隆的“柠檬叶子”泰式火锅,郑钧的“LOGOS”酒吧,孙悦的“平安天悦”饺子馆,任泉的“蜀地传说”等,至于冯小刚的“不见不散”茶餐厅,李成儒的“海雨天风”大酒楼,秦海璐的“宁记”火锅早已关张大吉。

还有创办自己的文化演艺公司的。明星转行很难,一旦事业走下坡路,现实就会变得非常残酷,因此成立自己的文化演艺公司在娱乐圈很普遍。一方面自己当老板可以及时转型,一方面做大经纪公司的签约艺人缺乏安全感,自主性也差,有时不免产生自己是他人手中商品的失落。而自己的公司当然会倾尽全力包装推广自己投资潮下明星百态尽显:有人欢喜有人愁,还有人被忽悠?,肥水不流外人田,例如李亚鹏、张纪中、韩红、胡海泉、张亚东等等。

明星理财赚钱之道_娱乐圈投资故事_明星投资理财

自己开公司也有弊端,因为毕竟是小作坊经营,资源和能力都不如大公司,绝大多数未成气候。最幸运的一类是找到专业合作伙伴,投资做股东,比如陈羽凡的身份除了羽·泉组合之一外,还是一家著名物流公司的大股东,很多商场的电器和市面上卖的可口可乐都是他公司配送的;孙悦嫁的老公是IT精英,指导她成立娱乐网站,在歌手尴尬年龄到来前成功转型明星理财赚钱之道,也算是打开了一条新路。

投资潮中窥明星百态:有人喜有人愁有人被忽悠(2)

2007年02月04日 17:17

明星投资理财为何赚钱的少

从记者的采访看,圈子里喜欢投资的明星多,但是从中赚了钱的却很少。原因不外以下几点———

一是缺乏经济头脑,投资知识有限。一提起相关话题,不少女明星娇嗔着:“哎呀,我不会算钱。”也有男艺人满是为艺术献身、无暇赚这些小钱的口气。伊能静干脆说她从不理财,拍戏唱歌挣的钱由经纪人存到她的账户:“很久都没看过,也从来不问多少,有一天跑去看,才发现竟然攒到不小的数目,吓了自己一跳。”

当然,钱也是敏感话题,明星本来就比老百姓挣的多,再炫耀自己如何钱生钱,害怕遭人妒嫉并且引来税务部门的眼球,很多明星都愿意把自己伪装成“钱冷淡”。苏女士是理财行业内人士,接触过一些“大腕”客户,她觉得搞艺术的难免感性思维大于理性,“受外界影响特别明显,比如说去年牛市,有人就风风火火地找来,第一句问基金是怎么回事,第二句就说要把多少多少钱全搁进来,而在这之前,我们理财经理主动推荐一些理财产品,统统回答没空。”苏女士还有一个深刻感受是,演艺明星尤其是比较出名的,由于事业比较顺,通常比较自负,“很难听得进去劝,甚至可以说是不屑把钱交给我们来打理。”

明星理财风格折射性格百态

其实,投资理财风格跟人的性格也有很大关系,从这里面能发现明星们在舞台、银幕上不容易被看到的一面。投资买房是为了升值回报还是过“装修瘾”呢?刘孜的答案竟然是后者!

关于理财问题,刘孜说自己是个不折不扣的“空想家”:曾经想开家饭馆,幸亏被“非典”耽误了,之后又传来好友聂远餐厅“血淋淋”的倒闭消息,吓得她彻底打消念头,而且后怕的是,在自己热情最高涨的时候其实连“开多少桌,翻多少台”这种基本的成本核算都没做过。股市基金热了,从去年年底开始刘孜就在一帮朋友忽悠下准备凑热闹,谁知如今一问收益如何,她有点不好意思地说:“还没买呢,听说眼下行情又变了,看来这轮大牛市我又没赶上。”

卢璐说她跟丈夫刘欢一直对“我不理财,财不理我”之类说法没感觉,家里钱够用就行,朋友高谈阔论或者苦口婆心劝说他们投资理财之道,也统统听不进去,刘欢更是从来不把心思放在这上面。倒是银行理财经理对卢璐很热情,长年孜孜不倦向她推荐了不少理财产品和理念,接触了很久才开始不抵触。在理财经理的帮助下,卢璐终于在去年年底买进了一些基金。

刘若英自我总结的理财方针是“532法则”:收入的50%存银行,30%用来花,20%留给朋友去借。她把这20%解释为:娱乐圈口碑和人缘是很重要的因素。朋友多了,工作的机会自然也就多了,当然钱也不能经常随意借人的,有这个准备才好。

明星理财故事1、高圆圆:坚决不碰股票

高圆圆外表清纯柔弱,骨子里却理性坚定,大学专升本学的就是经济管理专业,娱乐圈像她这样具有经济学知识背景和理财头脑的艺人很少见。但是,高圆圆是一个很保守的投资者,只涉足住房投资,几年前以7000元/平方米的价格全款买了朝阳公园附近的房子,目前已经涨到了10000多元/平方米,保守的房产投资也取得了不错的回报。

高圆圆的基本投资手段还是银行,放心又踏实。她坚决不碰股票,因为深知水太深。她拒绝了很多拉她一起开店的合作人。她说因为从小就过了“金钱免疫关”才养成了今天这份克制力———小时候,父母就把工资放在一个抽屉里,包括高圆圆和哥哥在内的家庭成员都可以随意取用,就凭这份信任,她从小没有多拿过一分钱,也没乱花过一分钱。所以,虽然家庭并不是很富裕,但高圆圆从来就没觉得钱是多么难得的一件东西。直到现在,高圆圆家里的财务还是很“混乱”。一个存折,父母、已经结婚的哥哥,还有她自己,都有可能往里头存钱,就像她小时候,大人们都把钱放在一个抽屉里一样,只不过现在,她也成为了放钱的一个,而不仅仅是拿钱用的。

明星理财赚钱之道_明星投资理财_娱乐圈投资故事

投资潮中窥明星百态:有人喜有人愁有人被忽悠(3)

2007年02月04日 17:17

明星理财故事2、秦海璐:最靠谱的还是银行

“娱乐圈的人是理财头脑最弱智,又最热衷于投资的一批。”秦海璐总结她在这个圈子的所见所闻以及自己并不成功的投资经历时快人快语,一点都没给别人和自己留情面。

“从自己能挣钱开始就天天想着怎么钱生钱。股票买过,精神高度紧张,时刻都得担心着,实在操不起那份心;虽然现在市面上好车明显多了,但我相信不少开好车的当年赔得一定不止现在这辆车,所以都说怎么牛市,我一点也不动心!”

秦海璐谈起自己的投资经历时感慨颇多:“餐厅咱也开过,跟文隽一起开的‘宁记’,台湾很有名的麻辣火锅,但是很多管理上的细节根本没有经验和精力,其实就是一时冲动好几十万投进去,一看不行,一部电视剧的片酬就没了。”

秦海璐总结道:“我觉得理财,就是‘理性有多少,财就有多少’。”她现在基本不再留恋股市、房产、实业之类高投入高风险的渠道,踏踏实实通过银行理财。“开始挺偶然的,最初拍戏我收的片酬是港币,那时候外汇不能随便兑换,去香港我也不可能消费那么一大笔钱,只能在银行存着。后来通过汇丰银行做了几期理财感觉不错,这份钱既没有闲置也没乱花还有稳定的收益,于是也开始在内地银行找理财顾问。”秦海璐感慨说,这些年折腾下来才发现,打交道最靠谱的既不是投机也非朋友关系,而是银行。

明星理财故事3、梁雁翎:后面的零就这样没了

在艺人中,梁雁翎是个少有的“投资高手”———歌手不过是误打误撞的一份职业明星理财赚钱之道,只占整个职业生涯短暂的一段,投资和理财才是主线,称其商人并不为过。

1983年,梁雁翎随父母移民香港。如何立足并且有独立经济来源是头等大事,她开始去工厂做事、到姑妈家的饭馆上班,总之过着平凡务实的打工族生活。1988年,偶然间听到朋友提起想做卡拉OK录影带的生意,就是把流行歌曲配上MTV供大家K歌娱乐,当时只有日本人在做,梁雁翎觉得蛮有意思,“也想着不能一辈子打工”,于是征得父母同意拿出全家多年积蓄参股,成立日后名噪一时的飞图音乐公司。今天,梁雁翎“解密”说,当年包括她在内的四个创始人实际上只“凑”足100万港币公司就启动了,而鼎盛时期,她的收益达到八位数。

上世纪90年代初,海南投资热让梁雁翎也忍不住热血沸腾起来,“满眼都是商机,感觉如果不去就赔大了,被大环境忽悠得整个人已经完全晕了。”———那段投资经历事后来看充满了泡沫经济风险,然而当时梁雁翎毅然大刀阔斧开始投资,涉及领域包括房地产、家具厂、股票、卡拉OK、婚纱摄影……

泡沫短暂的炫目过后很快就破了,她投资的所有实业从一开始就处于亏损状态并随大市迅速跌入谷底,1997年又遭遇金融风暴,在香港投资的股票和房产损失惨重。“在飞图的确挣到很多钱,但之后那些盲目、冒进的投资,让财产数字后面的零一个个消失不见了。”

今天的梁雁翎已经非常谨慎和理智了,“股指这么高,所有人都在谈论股票,这种氛围很危险,所以不能再进了,应该是套现的时候。”梁雁翎说她自己手中的股票都是三年前进的,在股指1000多点的时候出了一部分货,剩下都是买入价极低不怕搁的。即便股指疯涨她也不为所动,只肯申购新股绝不轻易入市。

她说,年轻时拼搏事业的成功和投资的失败,自己都已经尝过,现在冲动已经减弱很多,理性分析会更透彻。梁雁翎的目标是尽早赚够养老的钱,可以随时退休,“其实我不是一个好的商人或者投资者,只能说用经验换来稳定打理好个人财务的能力。其实投资理财对我来说最大的乐趣是对自己判断能力的自我欣赏,那种兴奋跟失落的情绪不停转换拨弄着你的情绪,否则人生太平淡了。”

Tags:

相关文章